一个葬礼和一个葬礼

一个葬礼和一个葬礼

看上去,像是我在安慰他,其实我知道,更需要这个怀抱的人,是我。

10月 5, 2023 阅读 247 字数 7794 评论 0 喜欢 0
一个葬礼和一个葬礼 by  苏方

陈霓装了一身衣服,穿了一身衣服,带上身份证,要回老家去。

她想好只在老家留三天,一去就回。舅舅死了,她回去却不是为舅舅,是为活人做场面。舅舅家女儿李苗苗比陈霓年纪小,比她精灵,小时候诓她说:我爸爸是你妈妈哥哥,我就该是你姐姐。她信了,开始把苗苗叫姐姐,叫大人听去,聚在一起笑她笨,又夸苗苗有心机,将来一定有出息。舅舅满眼洋溢着自豪,乐得颧骨上的皮子红亮亮。陈霓知道自己上当,但全家因此欢乐,她就忘了难过。妈妈嗔她傻,也跟着她一起笑,回到家却拧她手臂和大腿里子,嫌她丢人还不知耻。

陈霓从小知道,舅舅是家族里大人物,在市里做官,为民除害。大了才一点点懂,舅舅是老三届,咬牙考大学,从国企进机关,才算“当官”。当官的工作是“招商引资”,并不是为民除害。舅舅到了四十九岁,想往上走一步,没走成,血压就高起来。第二年李苗苗十六岁,和陈霓一起高考,比陈霓低了六十几分,上下托人,好悬挤进本市的一本。舅妈再不招呼陈霓一家来吃饭,说舅舅血脂高,和旁人吃不到一起。此后陈霓她妈说起兄嫂,总是含恨的,“一家人,比什么呢”,眼里却带笑。

母亲一见陈霓,先是好的,提起舅舅,终于红了眼睛,渗出泪水来:你舅这一辈子不容易。陈霓听出她哭得苍白:谁一辈子容易呢?又见她虽然哭得不停,泪水却不激烈,伤心是一阵阵地泛上来,只觉得是兔死狐悲,岁不饶人。死亡和恐惧一样传染。

明天几点钟出殡?陈霓问。

一大早。母亲抬起头,泪水也停了,疑惑地挑剔陈霓:你头发怎么这么长?

陈霓:舅妈还好吗?

母亲不应,看墙上的钟:来得及吧?去剪剪,明天那么多人来。

陈霓轻蔑地叹气:怕人不认识吗?

回家这一条路,每道关卡陈霓都被查了身份证。人人见她可疑,像来自故乡的羞辱——要确认她的身份,提醒这多年流亡的不忠。

陈霓想到此掏出钱包,看身份证在不在,抬头撞上母亲期盼的眼神——以为陈霓要给她钱。

陈霓没有现金,也并未准备。但明天要给舅妈钱,她暗暗担忧:不知道路口那台取款机还在不在。

母亲身子坐高了一点:我看现在单位招聘,四十岁以上就不要了,有的三十五就不要了。

陈霓三十八岁,靠写稿子赚钱,给杂志,给网站,时而有专栏时而没有——叫做自由撰稿人。陈霓看到“自由”,母亲看到“没有医保退休金”,老无所依。

她只好献上一个好消息:我在写一个剧本,剧本费能拿到一笔。

母亲:是吗,什么时候播?

陈霓:电视上看不到,是个网剧。

母亲不屑地:有什么用,谁能看见。

舅舅退休前一年,催促李苗苗办了婚礼,二十八岁,已经是晚婚。陈霓没有回乡参加,但听母亲电话里讲,舅舅的同僚到场也寥寥。没来的事前都打了招呼,声明是为响应上头号召,严格守则。舅舅心知大势已去,被女儿的艳红旗袍陪衬,愈显老态。席上多喝了酒,跑去把几位到场者的礼金拣出来,要退人家。舅妈手劲儿大,给抢下来。

“真叫人看笑话。”母亲乐呵呵讲给陈霓许多次。但更多次,她又哭啼啼:“你当老姑娘不成家,抬不起头的是我。”

当年陈霓金榜题名为母亲带来的荣耀,在之后二十年里消磨殆尽。自从上大学离开老家,陈霓再没有好好地回去,总像鱼触岸一样浅浅的:一次三五天,一隔两三年。

过了三十三岁之后,陈霓不再为婚姻和子嗣忧心,不知是想通还是绝望。她发现如果不在乎这些,就不会缺男人。而女人的年龄,总归是男人决定的。

陈霓和母亲各睡一间屋。她一直醒着,直到天色泛青,听见母亲下了床,水龙头哗哗流出水来,灶上点起火,才仿佛睡了进去。等到壶里的水烧开,母亲就来叫她起床了。

陈霓不听母亲恨叨叨的劝阻,空腹喝了咖啡,换上一身黑衣裤。母亲和她一起站在镜前,不断皱眉:黑压压的,太显老。

陈霓气结:那穿红吗?

母亲眨眼:白的也行啊,白的俏。

凌晨五点钟,天色大亮了,街道还是空荡荡。出租车飞快,像在逃。车窗摇到底,夜里的酸腐气被太阳蒸腾起来,三个人在气浪里浮沉。陈霓贪婪地看窗外,一年年,天和房子越来越矮,大道越来越荒,人越来越丧气,城市越来越破旧。母亲指着几家当地的商场:这都是新开的,都是牌子。

二十年了,她想,二十年的距离竟还生不出一丝亲昵,她还是像个孩子一样,想跑。

进门先见了灵堂,死者的照片是近照,衰老,但脸上是无虑的笑。陈霓想:舅舅的一生是提前过完的。

房厅是很大,可是吊唁者太多,有站有坐,群群落落,互相致意,使哀处往来热闹。

陈霓一眼看见李苗苗。李苗苗也看见她,但随即收回眼神,继续与人说话。陈霓只好换个方向迎上去:舅妈。

舅妈客客气气地:回来了。

舅妈和从前不一样了,眼角重重地向下拐一道弯,像溪水冲刷了几十年的石沿。下颌的皮肉离开骨头,松松挂着。眼睛是一团浑浊的灰,眼底缀着黄斑。陈霓不敢再看。

堂前拜过的人一个个起身,上好了香。陈霓也要去拜,舅妈用话扯住她:不知道你回来,要是知道就告诉你一声不必了。人都走了,你回来一趟,有什么用呢。

陈霓看见母亲在远处,野猫一样观察,于是扶住舅妈肩膀:注意身体。

李苗苗走过来,开口叫了声:姐。

李苗苗化了妆,下睑淤青,粉浮得厉害,衬出一道道细纹。陈霓一时不自持,泪水簌簌涌出来。李苗苗眼睛也红,但撑住了。今天不是她哭的时候。她问陈霓:昨天回来的?

陈霓点头:昨天。你吃东西没有?

李苗苗摇摇头:不想吃。

陈霓一指门口的袋子:我带了吃的,有点心、酸奶……

李苗苗痛快地:有糖吗?

陈霓想想:有巧克力。

李苗苗:你带一些,待会儿路上给我。你跟我上一辆车。

陈霓忠诚地点头。这日子里她终于有了任务。

陈霓还有一项给钱的任务,但苦于不熟练,要先观察别人——才发现亲友进堂来,都是先给的:先慰家属,再拜逝人。于是知道自己鲁莽,舅妈的怪话该讲。

舅妈收了奠金,都交给身边一个年轻男人,男人就闪身进厨房,应该是去记账。舅妈这样放心的,一定是近亲了,陈霓却不认识,就去问母亲。母亲责备她:那不是丁东嘛。

李苗苗结婚八年,陈霓没见过妹夫。倒是按照母亲的描述设想过丁东的样子:胖,白,眯眼睛,戴眼镜但是经常摘下擦一擦鼻梁,因为流汗——却都不是。丁东个子高,壮,所以不能算胖。在一屋子哀哀戚戚的老人里,他挺拔得不合时宜,像一只站立的大虎,连惨白的光也遮住。

陈霓捏着礼金的信封,捏得软塌塌。舅妈身旁总是有人,像个辟魔圈,她不能近前。眼见丁东进了厨房,她起身跟进去。

这个给你收着。陈霓说。

丁东没接:谢谢,谢谢,要不,您交给我妈,她在呢。

丁东说着,把陈霓往外带。陈霓往里躲:我不用了,舅妈知道。

丁东仔细看着她:你是苗苗姐姐吧?陈霓姐?

对。陈霓松一口气:你收着吧,回头再跟舅妈说,行吗。

丁东仿佛理解:行。

陈霓走出厨房,路过李苗苗身边,一位白发阿姨正在叹:“你爸这辈子就一个遗憾,没抱上孙子。”

李苗苗呜地哭出来。

“也不是说你们小辈儿不孝。”来者扫了一眼舅妈。她当年生下李苗苗,就不愿再生了。

陈霓先前是险些成了家的。她去参加一家媒体组织的文化旅行团,五天四夜。第一夜海边晚餐,男人走来:想必你不认识我。他们决定一同回房,好好地认识认识。陈霓本以为这男人结婚了,没想到并没有。四夜认识过,陈霓以为回去就算了,没想到也没有。男人仿佛也是无心的,谁也不催促,谁也没拒绝,一两年下来从无争执,倒没理由不结婚了。

那时候她二十八岁,很来得及有个家。本以为男人父母要挑剔她,没想到没有。第二次再上门,已经不拿她当客人看。午饭吃过,老头儿进屋去睡觉,老太太如常去打牌,吩咐剩菜收冰箱,晚上吃。陈霓拿自己当骗子,给诘问备足了答案,未想到没人稀罕警惕她。他们客客气气,笑眯眯,一上来就接受了,那么他们接受的,就并不是陈霓。新房也早就装修过,最初期待的,也不是陈霓。谁来都是一样的。这一家人自有断不开的历史,家门不上锁,她就进不去。她一直等着坏消息,随便什么意外,婚事要黄掉,没想到总是没有。

她只好对男人说算了吧,这婚我不想结。

八点钟出发去殡仪馆,陈霓看看表,七点一刻。母亲和几个女眷在折元宝,她就坐在角落里,看一个个来者持香三拜。人人拜得虔诚,有的嘴里念念咕咕,细听有“保佑”谁谁怎样。陈霓不屑:人活着,总要被人讲坏处,一死倒成了佛。她盯紧照片里舅舅的眼睛,他那目光是望着远远的远处,不落脚的。

一个拢着油亮发髻的阿姨坐到陈霓旁边来,说舅舅的名字:是你什么人呀?

是我……

陈霓才吐出两个字,脑袋里轰嗡一声,再说不下去。阿姨只见她紧闭着眼,泪水汩汩渗出来,喉咙呜呜地,胸膛一高一高,忙伸手一下下抚她后背。陈霓大大地摆手,心里诧异自己,不知道这一哭从哪来。

母亲风风火火赶到眼前,眼色厉着,命令她收声:你哭什么哭!别在这儿出风头!

比什么都管用,陈霓一下子回来了,所有压制、冷漠和无望都回来了。她瞪着空空的眼前,努力把愤怒咽下去。挺拔的丁东捧着一团白走过来,轻轻地:姐,我给你扎孝带。

陈霓高抬起胳膊,抿住嘴,让出腰来。丁东从陈霓背后绕一圈,把孝带拢到腰前。他很懂得要松松地扎一个活结,但结心又要实,不会走散掉。白布浆得很硬,四处留线头,丁东一面扎,陈霓一面拣。她要动作着,不然只有丁东动,她怕要颤抖。她记起幼儿园里,男生总把女生手臂捆到背后去,作出凶狠的样子,玩儿绑架的游戏。她也扭来扭去,假装要逃,又怕真的逃掉。

太阳白亮,把光刺在大地上,再激起大地的光。李苗苗把一只瓦盆高举过头,向大地上砸。那瓦盆很厚实,里头和了三天的香灰,三杯白酒,主丧的司仪很担心她一次摔不破,不断提醒着:使劲儿,别想,摔!李苗苗很争气,高举高放,盆底落在石沿上,碎成七八块,扬起一场细密浓厚的灰烟,在太阳底下游蹿,像是活了。司仪满意地叫好。灵车低低一声长鸣,回荡在清晨的小区里,像呜咽的序曲,像大河流起来。

八点整,许多人带着舅舅一起上路。李苗苗坐在灵车的副驾上,后排是陈霓和丁东,再后排是两个外甥姑娘。外甥姑娘一个睡觉,一个蒙上墨镜打起电话来,与对方估测眼下这桩事结束的时间,商讨午后逛街具体计划。

陈霓看着窗外的路,这一路都是舅舅的。路上遇水遇桥,遇十字路口,李苗苗都把胳膊伸出窗外,撒一把纸钱,低低念一声爸爸,我给你送钱花。她一个人完成着所有仪式,没一点儿慌乱失态。陈霓想自己是不行的。她知道是一种光荣支撑着李苗苗,而就是那种光荣,让陈霓一直喘不过气。那光荣的模样,陈霓从没参透过。像出生在一个教派里,只有她没见过那本教义。她在时没见到,走远了还是没见到。

丁东举着一只白幡,随着车身一颠一颠,不说话。在堂前除了帮助舅妈记账,也没讲过几句话。他父母早殁,家事清静,谈婚论嫁时舅舅是看上这一点的。但显然不是撑门面的女婿,陈霓想。

大概舅舅也是看上这一点的,陈霓又想。

郊区的路宽大,但坎坷。丁东的膝盖撞在陈霓腿上,一下,三下,五下。陈霓朝里收一点,过不久,又撞过来。陈霓以为他睡着了,抬头看却不是。丁东大睁着眼睛,耸着脑袋看前方,好像身体不是自己的。她咳一声,那膝盖停住了。

陈霓没想到还能见舅舅一面。是真的舅舅,躺在轮床上,未加预告就被推了进来,像给包间上道菜。

众人亦刚下车入灵堂,遗照还没摆正。推车的小伙子召集着:男性亲友来帮忙入棺。没人动。

舅妈一步蹿上前,人群这时反应快起来,死死勒住她:别往前去!

小伙子低声劝慰:先不看,待会儿有时间给你看。男性亲属!

陈霓挤在人缝里看见了,舅舅浮肿雪白的面目,像是在笑。被七八个人才抬得起,踉踉跄跄置进棺木里。要开光,小伙子高叫:长子!

李苗苗上前:我。

小伙子:站我前头来,我说一句,你说一句。

开头光,亮堂堂,头顶上苍八宝香。

开眼光,看西方,极乐世界是家乡。

开耳光,闻十方,阿弥陀佛法中王。

开鼻光,嗅妙香,佛法熏修开慧光。

开口光,吃斋香,不与畜类结仇肠。

开心光,显性相,万法圆融妙吉祥。

开手光,抓钱粮,手握莲花奔西方。

开脚光,莲台上,圣众接引登乐邦。

光便开过了。李苗苗疲惫地念完最后一句,塞几张纸币在小伙子手里,谁都没有看谁一眼。

“好来!”小伙子喊道。

只这一口气的空档,舅妈凄厉的一声嚎叫,朝舅舅扑了过去,像一只撞墙的勇鸡。众人的拦截不像先前坚定了。她那么恨。她又捶又打,仿佛哪怕此时舅舅活过来,她也要将他打死。陈霓第一次看懂了,死是背叛。

李苗苗终于哭了,肩膀一落一落,身子软得要塌下去。丁东试图搂住她,李苗苗一歪,倒在旁边叔家哥哥身上,哭得很放心。

还不到正午,烈日已经毫不掩饰企图,使人人皮子上渗出焦油。陵园里几乎见不到树,而丁东宁愿沐在烈日底下,抽烟。

陈霓也走了出来,点上一支烟:注意舅妈身体,你和苗苗也是。

丁东咧了一下嘴:我没事儿。

陈霓心里算一下,倒算不清她和丁东,谁离舅舅近。

丁东把烟一摔,脚尖一碾:姐,待会儿你跟我们回家吧?

陈霓点头,以为他要进去了,眼神迎着他。

丁东:我听苗苗说,你是作家呢。回来一趟,耽误你了。

他是抱歉的语气。

陈霓:算不了作家。

专栏而已,现在人人都能写字了。那她算什么呢?陈霓忽然明白,如果她在丁东面前讲不清自己算什么,那她就什么都不算。就像她在母亲面前讲不清自己,那么母亲就生出一个废物。作家,工人,妻子,母亲,她称不上任何一样身份。她离开故乡再久,也不是异乡人。

那你都写什么?丁东在问。

陈霓心头一颤。母亲从没问过,你在写什么。故乡从未有人问:你在写什么。故乡从不向她提问题,只在她归来时做审查。她总看见同样的脸孔:你好自为之。

最近写一个剧本。陈霓回答他,声音又要发抖。

丁东:是电影吗?

陈霓:是网剧。

丁东友好极了:现在网剧特别火。等拍出来告诉我,我带苗苗一起看。

灵堂里传出轰轰嗡嗡的乐曲声,压不过四下高亢的虫鸣。陈霓问丁东:你不进?

丁东又点上一根烟,摇头。

母亲从那门里走出来,伸头伸脑地望望,才走过来:在这里站着?也不进去。

没人讲话,母亲和自己商量过,又决定似的讲:对,你别进去。

转身走了,走了又停住,回头隐秘地:我代你烧纸。

李苗苗跪在焚烧炉前,守着几袋元宝纸钱,一笔一笔地投进去,不抬头:你们先回吧,给我留辆车。

守炉的大姐知心地表示同意:对,这一炉必须烧透,烧透他路上就能花。另外得加符——符就不是保他了,是保家人朋友,谁烧保谁,从我这儿请,一百块钱一套,五张。

陈霓转身就走。她迎着太阳,一路走向停车场,远远看见丁东站在一辆车边上。

丁东喊她:姐!

陈霓张了张嘴,不知道怎样应。

丁东紧张地:你往我这一直走!不能回头!

陈霓笑了。

她明天就会走,心里很踏实,就把手指头轻轻磕在车窗上,点着一座座一晃而过的楼,心里想:这里原来是什么呢?那里呢?像变回小姑娘,初来看大世界:这个是什么呢?那个呢?

陈霓忽然想道:妈,我舅原来单位里,有人来吗?

母亲稳稳地:有。有几个退休的,来了。

陈霓开始想象自己的死亡了。但因为不晓得死在几岁上、谁手里,死亡的面目就还是缥缈。她只能仓促决定,不要葬礼,不要那些被强调的注视,被履行的义务。可是该要什么呢?噢不对——如果你都死了,还要什么呢。

陈霓又笑了。

房子已经被打扫过,灵堂也撤掉了,变回一条餐桌。舅妈和李苗苗还没回来,母亲去厨房找水喝,却迟迟不见。只有陈霓一个人,她胸腔里那口鼓鼓的气,一点一点漾出来,身子瘪下去。她顺着客厅走进一个房间,竟有两只大大的猫,一只乌黑,一只橘黄。可是舅舅顶讨厌家里有活物,她知道,除了鱼。

床上只有一只瘪枕头,一条皱巴巴的夏被,被暑天蒸出浓重的人油味道,告诉你主人不堪生活了。猫一眼都不看她。床和柜子都不高,猫亦没兴趣征服。家里死了人了,猫只是继续活着。陈霓去到另一个房间,大概是书房,但没有书,高高满满地堆着一捆捆杂志。舅妈早先是中学教师,后来去一家杂志社做主任。这是一间库房,陈霓想。她刚刚识字时,暗暗崇拜舅妈,以为她是知识的生产者。此时她想,她不过是库房。

她发现了,这房子只有一个主人,哪里都没有舅舅的痕迹。客厅没有,卧室没有,库房更没有。她到厨房去,厨房里母亲在吃西瓜。她问她:我舅呢?

母亲并不失色,以为陈霓在演动情:多少年,你回来也没想着来看一眼。

陈霓反应过来:我舅不在家里住吗?

母亲不耐烦了:他住楼上。单位不是又分一套房嘛。

陈霓追问:多久?

母亲:从苗苗结完婚,就上楼了。

八年。陈霓感到亲切,和死者有了联结。她必须走这一层楼上去,去安慰真正的舅舅,告诉他不是我们的错。

大门开着,房间和楼下是一样的格局,客厅里有香堂,对面是写大字的条案。案上垫着厚报纸,染了团团黑,字也写在报纸上。砚里的余墨干透了,裂出一块块皮。几支糟笔散散扔着,笔毛硬得像鞭。陈霓细看几行字,认不得是哪篇文,但知道不是诗,是经。

里间传出动静来,陈霓做梦一般走进去,看见高耸的丁东,立在打开的衣柜前。

姐。丁东眼里充血:你说我爸这些衣服,怎么处理?

遗物。对啊。陈霓想,如果我死了,遗物怎么处理?钱倒容易,物呢?再一想,死了可真好,全留给活人去费心。

她帮不了他,于是伸手去抱他,把他的头发拢在手心里。这屋里困住两个男人,逃不走又说不出。她幸运又可耻。

丁东低下头来,胳膊环在陈霓肩膀上。他断断续续地哭过,鼻孔闷住了,一团一团热气,烘在她的颈窝里。

他太高了,陈霓慢慢踮起脚来。我要救他。陈霓想:他们是一伙儿的,而我们是外人。她看见自己伸手去救他,心里却知道是反过来。

她的手在他背上一下一下地顺,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发热。呼吸因为变得浓重而需要屏住,喉咙里什么东西在肿胀。她停下那只手,张开指头,像吸盘一样贴在他背上。他的背像山一样。

发生了静谧。没有人说话,没有人哭泣,没有人呼吸。他们贴近身体却失去原因,陷入静谧。一个成年男性自然了解这静谧的意味。他犹疑着抬起头,他们的身体却更加一一对应。她的耳朵贴在他的心脏上,血流呜呜地响。她的小腹贴紧他的要处,她感受到他愈加坚实的热情。他的手用力钳住她的腰,像巨大的牙齿。

丁东。陈霓叫他一声,随着他的手摇摆着身体,挤压毫无距离的距离,她放心地让声音颤抖:没事儿的。

然后他们听见李苗苗清脆的问题:怎么了?

陈霓好像吞下一块冰,镇在那里。丁东推开她,说了什么,李苗苗又说了什么,丁东表示肯定,李苗苗表示不出所料,是她,是陈霓,他们响亮地达成一致。耳边的嗡嗡声消失了,李苗苗冲到陈霓面前,得意地诧异:姐,不至于吧?

陈霓什么都不知道了。李苗苗昂扬地大步下楼去,高喊着:姑!

像唱起一首嘹亮的歌。

亲爱的床单,缀满虚假的碎花,嫩白和浅蓝。尚有斗志的肉体不会注意到它并心存感激。它牢牢包住一张床,像一张荒地的照片置于一场展览。谁见过床的样子?三十八岁的女人不动声色地看,看够了,就无情地把那碎花掀翻。一张泛黄的被子,也掀翻,露出紧绷的床板,像一张潦草的地图,走南北,也走东西。

声响,像猫,不是猫,棕黄色亮晶晶的蟑螂,来不及死,逃也懒得逃了。人爬上床,它保守地挪到一边,互不侵犯。房顶犯过水,有一摊浓黄的污,像一把短手枪,或穿了几十年的毛线裤,咬掉一口的糯米糕,智齿,耳朵,牵手的山峦,吃豆人,血盆大口,抓捕,圈套,无仇的诡计,消磨,活,你死我活。

不知道多久,陈霓支起自己,下床来,走出舅舅。她一步一步走下那层楼,走进那道门。

全世界的人都回来了,舅舅的葬礼宣告完成。母亲的西瓜没能吃完,剩下几块斜躺在白砖上,淌着红水。丁东没有多看她一眼,高高走进房间去,狠狠摔了门。母亲低着头,缩在沙发边上,她刚输掉一场激烈的争论,颈上还泛着一块块红斑。陈霓知道再没什么可说的,母亲赢不了的,她想也不要想。陈霓说妈,我改票回去了。母亲不抬头。舅妈在角落里笑一声:谁还敢留你呀。

几个方向跟着传来窸窣的笑,冲淡了上一次死亡。陈霓又一次给母亲带回羞耻,赠予所有人欢愉。她再次听到那一声长鸣,浑身火烫,接着一节节冰凉。空气里满是圆睁的眼睛,肆无忌惮地注视她,用一种永别的神气。

苏方
10月 5, 2023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

  • 想吃的日子

    念念给我寄点心来,就今天,中午一说,下午就送到了。以为是一只小蛋糕,送货的师傅也说是蛋糕,然而拆开一大包,许多样:切片的黄油蛋糕,灯下漾着汪汪的光;切片巧克力蛋糕,手...

    苏方 阅读 1144
  • 梅雨时期的爱情

    很多年前,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家乡县城的郊区。那时我大学毕业不久,做着不喜欢的工作,想去考研,家里不许,便偷偷辞了职,回到家乡,借住在从前的男友家。他家里做着简单的手工活...

    沈书枝 阅读 635
  • 少年博物馆

    1、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男孩 幼儿园里有两个形影不离的男孩,一个叫宋天雨,一个叫大路路,宋天雨比较凶狠能打,大路路比较有计谋,所以他们两个风靡了幼儿园里所有穿开裆...

    张晓晗 阅读 1386

寻读经典 © Copyright 2024

备案许可证号: 粤ICP备1604500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