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印度的《天尊經》有這麼一個小故事。說從前有個國家,人民豐衣足食,什麼都不缺,國王不滿足,對大臣說:「選一個能幹的使者,到外邊買些國內沒有的東西回來。」該使者走遍多國,找不到新鮮的東西,後來碰到一個老者,空手坐在市場上,問:「老先生你賣什麼?」老人說:「我賣智慧。」「值多少錢?」老者看了這位仁兄一眼說:「五百元,你給我錢,我告訴你。」 老者收了錢,告訴使者二十個字:「凡事多思考,盡量不發怒,今日雖不用,會當有用時。」,並說:「背熟它,無明火起時,背一次。」 這位使者是很暴躁的人,老者對其機,方說「戒怒」的話。
使者回到家中已是半夜,卻見床前放着兩雙鞋,這位暴躁的使者無明火起三千丈,以為趁自己出外,老婆與人私通,忽然想起老人的話,反覆背誦時,帳裏有人說話:「你回來了?」原來是妻子病了,老母照顧,與她同床。使者大呼:「太便宜了。」說的是他「買來」的智慧。
智慧其實是用錢買不來的。但虛心好學的人可以通過自己及別人的實踐,領悟道理,而其前提是認識自己的缺陷與不足。
智慧永遠是對機的,對於粗魯的人,要他謹慎;對於謹小慎微的人,要他果斷。粗者要其細,細者要其粗,沒有一定對或一定的不對,此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。許多朋友讀壞書,就在於不明白,書中所講全是對機的,如果教條主義,那就是「光信書不如不信書」,「買智慧」一文,是教人不要只看到物質,要看到精神,聰明才智看不到摸不到,但能創造物質財富,又能趨吉避凶。智慧加勤力,就等於成功;創業、守業均要;相反,則是失敗、敗家,連國家大事也如是。君不見,近年國際糾紛,大國失落,小國被打,都與智慧把持有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