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看了“女德讲师”丁璇的讲课视频之后,我有点同情她。
你没准要问了,为什么要同情她呢?她有这么多头衔,被这么多学校和单位邀请开讲座,这么多人跟着她的“预备起”念那些匪夷所思的话,讲台上给她摆那么大一捧鲜花,她的讲座内容引起轰动之后,还有人出来替她说话,为什么要同情她?你是不是嫉妒了?
可能是嫉妒了,我出去签售和开讲座,可来不了这么多人,也没有人跟着我念我的金句,讲座视频发到网上,也从来没有轰动过。
但我还是同情她。
同情她,是因为我很早就洞悉了一条规则,从一个人发表的观点里,可以倒推出他的处境和经历。从来不会例外,即便是最善于伪装的人,发布的最冠冕堂皇的观点里,也有他生活的真相。
在可怕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,后来去研究心理学,或者去写小说了,成天讨论父母亲有多可怕,家庭关系里有多少痛苦;自身人际关系有很大问题的人,后来去研究人际关系了;在单位人事斗争中失败的人,成天声讨体制;把私产问题挂在嘴上的人,最初的出发点一定不是为了给所有人争取权益,而是因为在他成长的年代,他们全家被家族里的财产纠纷搞得苦不堪言;把守卫个人生活边界,当做生活的至高法则的人,现实中也必然很难相处;把一些经济和政治原理,发展成极端主义的人,掩饰的不过是他的恨世。
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关注一些特定的人和事,每个人的关注,都必然有原生的动机,每个人的观点,都必然有出处,而这个动机,这个出处,都来自自己的生活。
所谓大革命大战争,不过出于个人的爱恨情仇,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渴望。
所谓哲学,撇掉那层威严的外衣,那些复杂的论证,那些优美的文学性,其实就是性格,就是境遇,就是经历。
所有宏大的东西,核心的部分都非常细小。从来不会例外。
“女德讲师”丁璇主张的那些事,一定是经常发生在她生活里的。在她看来,被丈夫家暴了几十年的妻子,都是为了还上辈子欠丈夫的债,一旦还清了,丈夫就不打她了;在她看来,跟男人发生了性行为,就会得上各种各样的疾病;在她看来,女人必须从一而终,不能换男人;在她看来,女性穿着暴露是上克父母,中克丈夫,下克子孙的破败相。
根据这些观点,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地倒推出,她的生活里,都发生过什么,正在发生什么,她为什么会这么关心家暴、疾病、穿着暴露、从一而终。
她必定生活在一个极大的的困境里,所以才会关心别人生活里发生的类似的事,她到处找相近的例子,找不到就编,到处找相关的理论,找不到就胡乱捏造,她和她捏造的编造的东西,形成一个队伍,自己给自己壮胆。
她必定生活在一个极大的困境里,为了让这个困境合理化,为了给自己的忍受找到解释,她必须发展出一套理论,来安慰自己,来找到解释,来劝说别人和自己做出同样的反应,以至于她要舟车劳顿地去开讲座,一个讲座讲几个小时。
她必定生活在一个极大的困境里,那些没有陷入这个困境的人,没有因为这个困境到处寻找理论和现实依据的人,都成了她的敌人,她毫不遮掩地,用恶毒的语言诅咒那些没有忍受,自在自主地过自己生活的人。
有人认为她是为了钱,也有人扒出了她身后的人和公司。可我怀疑,这样的讲座,那几件养生产品,能有多少钱赚,她又不是卸任的克林顿和奥巴马,可以凭借大学演讲捞一票。
即便有钱,有很多钱,她为什么选择这么赤裸裸的女德,而没有选择风险少一点的鸡汤、人生管理,没有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包装和柔化,这本身就很有意思。
即便有金钱的外衣,金钱的目标,一个人的选择,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了这样赚钱方式,而不是别的方式,还是在透露他的内心。
事实上,也有人扒出了她的家庭琐事,她面对女儿婚姻时,所做的不可思议的事。这些事也正好能隐约说明,别人又是怎么对待她的。
面对这样一个人,我们要不要同情她?让我们一起来,使劲同情她。
我们也一样,在我们发表观点的时候,不妨先自我审查一下,根据我们的发言和观点,是不是会倒推出、追溯出我们的处境。
当我们讨论房价涨跌,特朗普的成败,年轻女孩脚踹熊孩子,原配当街打小三,别人公司的业绩,这些貌似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时,我们的言论,其实都在暴露我们自己的秘密。
所以,人们愿意谈论天气、衣服、食物。
所以,人们对窥探别人隐私的人,总是特别敏感。
所以,人们总要主张减少负面评价。
都是为了不泄露自己真正的生活,自己真正的隐私。
有一天,在朋友聚会上,有位女士在座,她本来一直轻声细语,仪态端庄,结果,有人讨论起了微博名流的婚变事件,她突然神情一变,大声责骂当事人,最后甚至声泪俱下。
她离开了聚会,我们全都面面相觑,也全都明白了一件事,那就是,她的朋友圈总是在晒她的美满婚姻,但事实上,她的生活里,到底发生了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