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在我第一次读《红楼梦》时,看到贾宝玉在书中特别爱吃女孩嘴上的胭脂,当时就震惊了,这种行为极大地震撼了我初中幼小而纯洁的心灵。天啦!怎么能吃女生嘴上的胭脂呢!胭脂不是有毒吗!
直到我看了新版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在大观园和姐妹们一起做胭脂的场景,原来古代的胭脂是花做的啊!果然他说女孩的嘴是甜的。
查了查,原来早在汉朝,胭脂就是畅销中外的美食,哦不,化妆品了。
在当时,漠北还是匈奴的地盘。北方嘛,空气干燥,自然条件不如南方养人。可当时那边的女孩个个比中原俏丽动人。原因就是他们的胭脂制作方法比中原好,还有一个原因是匈奴的焉支山上有非常适合做胭脂的红蓝花,后来汉朝占领了焉支山,匈奴还唱道:“亡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繁息。失我焉支山,使我妇女无颜色。”
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里曾记载中原的胭脂制法:摘取即碓捣使熟,以水淘,布袋绞去黄汁,更捣,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,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。绞讫著瓮中,以布盖上,鸡鸣更捣以栗令均,于席上摊而曝干,胜作饼,作饼者,不得干,令花浥郁也。”
同书又记载匈奴制法为:预烧落藜、藜、藿及蒿作灰,以汤淋取清汁,揉花,布袋绞取纯汁著瓮器中,取醋石榴两三个,擘取子,捣破少著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,布绞取沈,以和花汁,下白米粉大如酸枣,痛搅,盖冒至夜,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,倾著白练角袋子中悬之,明日干浥浥时,捻作小瓣如半麻子,阴干之则成矣。
而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就是说红蓝花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,其中红色素占 0.3-0.6%,而黄色素占 20-30%,我们要做红胭脂必须要去掉花里的黄色素。红色素不溶于酸溶于碱,所以要先用酸性溶液绞出黄色素,再用碱性溶液溶出红色素,又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中和,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。如此反复操作几次,就可以得到颜色纯正艳丽的红色素了。
而当时匈奴人制作胭脂所用的酸和碱都比《齐民要术》里记载的中原方法好,因此,匈奴的胭脂质量也普遍比汉朝的好。
红蓝花是古代最常见的胭脂原料,元代甚至还建立了“红花局”、“红花提举司”等部门进行管理。但除此之外,玫瑰花、茉莉花、紫草、蔷薇、月季等花草也可以用来制作胭脂。
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四回中曾写过另一种胭脂制法:“(平儿)看见胭脂,也不是一张,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,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。宝玉笑道:‘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,颜色也薄。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,淘澄净了,配上花露蒸成的。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,抹在唇上,足够了;用一点水化开,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。’平儿依言妆饰,果然鲜艳异常,且又甜香满颊。”
拿胭脂蒸出胭脂,城里人果然会玩。不过《红楼梦》还算是架空小说,曹公也是个男的,我们也没办法实践。而《御香缥缈录》里慈禧老太太介绍的胭脂制法就有十分的可行性了。
“(基本就是说,要从几千朵玫瑰花中挑出颜色相合的花瓣)待到颜色正常的玫瑰花瓣拣满了相当的数量以后,”(慈禧)太后津津有味地继续给我讲解道:“便把它们安在洁净的石臼里,慢慢在舂,一直舂到花瓣变成厚浆一般才歇;接着再用细纱制成的滤器滤过,使一切尽可能质完全滤去,成为最明净的花汁,这样就得开始做胭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了。”
太后的梳妆台上一向就安着好几方鲜红色的丝绵,这是我久已知道的;此刻伊就随手拈起一方来,并且一柄金制的小剪刀,轻劝地从这上面剪下了很小的一块来。
“花的液汁制成后,我们便用当年新缫就的蚕丝来,(当然是未染过的白丝)”伊又说道:“压成一方方象月饼一样的东西;它们的大小是依着我的胭脂缸的口径而定的,所以恰好容纳得下。这一方方的丝绵至少要在花汁中浸上五天或六天,才可以通体浸透;瞧它们一浸透,便逐一取出来,送到太陽光下面去晒着,约莫晒过三四天,它们已干透了,方始可以送进来给我们使用。所费的工夫,仔细算来确也不少,幸而我们也用得不怎样浪费,每做一次,总可够五个月半年之用咧。
慈禧的确不怎么浪费,历史上最浪费的还当属唐朝,在那个女人地位一时无二的朝代,胭脂用起来跟不要钱一样。
唐代诗人王建的《宫词》里写:“归到院中重洗面,金花盆里泼红泥。”就是说一个宫女洗完脸后,脸盆里脂粉多成了糊浆。而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:“每有汗出,红腻而多香,或拭之于巾帕之上,其色如桃红也。”是说杨贵妃爱涂胭脂,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。可见唐代女人的妆容大胆。
唐代结束后,妇女地位降低,女人的妆容也就逐渐转变了。宋朝崇尚素雅,明朝端庄,清朝古板,民国倒是开放,可青年学生间又流行起了素服淡汝。再加上西洋化妆品的入侵,传统的胭脂也就退出人们生活。要是贾宝玉托生在本朝本代,应该再也不能吃到女孩嘴上的胭脂了吧。